手機:15195125999
電話:0515-84658999
網址:www.taihuapeijian.com
地址:鹽城市濱??h東坎街道油庫路48-2號
鹽城噴涂石膏為您介紹
一、石膏
顧名思義,這是我們比較重要的原材料,其質量決定了產品的質量,但煅燒石膏標準是空白,甚至灰色地帶,導致市場材料不穩定,事實上,根據歐洲建材化學協會的要求,煅燒石膏需要嚴格控制原粉,比較大的指標是硫酸鈣含量和氧化鈣含量,原粉質量決定了成熟粉的等級。其次,煅燒工藝的不同決定著熟粉的穩定性,例如回轉窯、沸騰爐、炒鍋,都對熟粉的品質有很大的影響。生粉的結晶水含量,換句話說,生粉的水壓決定了你設備的溫度參數,皮帶的速度決定了停留時間,設備是否有加壓裝置,會對成熟粉的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。另一個關鍵是熱源。說白了,你用蒸汽,導熱油和電廠廢氣對熟粉的質量影響很大。畢竟熱損失很明顯,所以很多石膏廠老板總是問我熟粉產量太低,這是個大問題。在煅燒石膏過程中,一定要控制好水分壓、溫度、時間,不能一招吃天下。還有,石膏的改性決定著熟粉是否陳化,曾經有個廠打電話詢問我,說他們跟我采購同一家石膏,我們貨到就用,而他們卻需要陳化3個月才能使用,不然上墻開裂。這個特性在很多人看來肯定會說石膏過燒,然而在我看來,石膏過燒溫度往往在300度以上,這個溫度好多石膏廠是吃不消的。其實,如果在煅燒后經過兩次改性,我想大多數石膏不需要陳化的,陳化反而降低了生產效率。我想說的是很多石膏廠判斷石膏三相依靠水分儀,這很不準,因為水分儀高在200度,石膏的相態轉化第三段要在380度左右,判斷三相比價好是使用TG法來判斷,水分儀在我看來只能測定游離態水含量及部分結晶水。Z后,我要說,欠燒、過燒、過細都會產生龜裂紋,因為石膏是5鐘晶型轉化,相態之間的轉化需要很復雜的轉化環境,關于這點的研究,我曾經做過XRD晶型分析,以及SEM與EDS、BET分析,它們的比表面能也參差不齊,導致需水量的不同,這就導致了人們常常誤認為加水多了引起開裂。所以,我們要知道為什么石膏會開裂,專項解決,這樣生產的產品才是比較穩定的。
二、添加劑
關于添加劑的分析網上的帖子比較多了,我在這里也就不一一展開了,這里我要聊的就是大家常常疑問的緩凝劑吧。
早常用的緩凝劑是檸檬酸,但由于檸檬酸損失強度太大,往往被人們所詬病,所以漸漸流行了SC型緩凝劑,就是往往在大肆宣傳的氨基酸蛋白類緩凝劑,它在緩凝的過程中確實是比較經濟實用的緩凝劑,但凡事都有利弊,包括PE、200P一樣,都是蛋白類結構,本質上決定了它們的天花板不會很高。因為它們太依賴環境了,在弱酸、中性。弱堿性確實十分好用,如果PH值超過11,蛋白類結構會受到不可逆的破壞,緩凝劑也就不再起緩凝效果了,所以人們往往增加緩凝劑量來解決,這是治標不治本,因為兩者是水火不容的東西,往往在增加成本的基礎上效果也并不明顯。還有,宣傳上一直強調的不損失強度,關于這點,我想說的是,這是由于蛋白在石膏{111}晶面上的屏蔽遮蓋效應,只能延緩晶型的發育,到了時間,往往伴隨著爆發,即瞬間凝固,放出大量的水化熱。這對于產品的穩定性,都是有很多影響,但目前市場上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少,都在考慮經濟性,卻忽視了施工工藝。所以,關于緩凝劑,還是希望大家繼續嘗試,我再提醒一下,可以去試試化工產品,有些化學產品在體系中復配反而產生了很好的緩凝效果,能做到從內到外,逐層凝固,大大提升了工地上打磨效率,甚至還有幾類化工用品能做到石膏凝固不放熱,把水化熱轉化到了內能上,凝固時表面冰涼,這些成本都不會很高,需要大家多嘗試,不要人云亦云,我再強調一點,體系比較重要。
三、機械化施工
關于機噴,我想說的是材料不僅僅是噴上墻就完事了,它在歐洲是有嚴格的數據指標的。國內總是在急功近利,好的產品一定是要做到人、機、料統一的集合體。好的材料一定是對原材料有嚴格的量化要求,好的材料一定是降低機械定子與轉子的磨損程度,好的材料噴墻不會反彈,在墻上呈魚鱗紋,好的材料一定是粘墻不粘鐵板,好的材料一定是讓生手也能做出活,提高工作效率。希望大家勿忘初心,繼續努力,中國地大物博,材料數之不盡,我一般研究就抓住兩點,成分與目數,材料是有相容性與相斥性的區別,所以我不敢在大家面前自稱專家,共同努力,互相交流吧。